专著
1、张剑葳等,《名山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城市出版社,2022年12月
2、张剑葳,《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
合著、编著、主编
1、彭明浩、张剑葳、刘云聪、侯柯宇,《山西高平府底玉皇庙建筑考古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24
2、张剑葳,彭明浩主编,《青阳瑞木——历史考古青年论集》第四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
3、高曼士、徐怡涛、张剑葳主编,《建筑考古学的体与用》.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重要报刊
1、张剑葳,王思渝,宋伊琳. 校园遗产保护的实践.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3-21,第08版
2、张剑葳、高勇,《以考古书写命运共同体新篇》,光明日报,2022-1-10
3、张剑葳,《如何缓解石窟寺考古人才断档之痛》,光明日报,2021-3-16
4、张剑葳,《跨越几千年的原地复建:北京大学实验考古暑期课程在山东长岛完成两座史前房屋搭建实验》,中国文物报,2017-10-20,第5版
论文
1、高勇,张剑葳*,曹吉阳. 燕山勒功铭碑研究[J]. 文物季刊, 2025,(01):113-126
2、李晞,张剑葳*.“史实-空间-记忆”框架下县域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初探——以江西省湖口县为例[J].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5,10(02):110-122.
3、Zhao Yajing, Zhang Jianwei*. Revisiting history and nature: comparative preservation for Chinese historic gardens.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Gardens and Designed Landscapes, 44: 2-3, 162-177
4、高勇,张剑葳*,尚劲宇,等. 北京延庆67~69号敌台段明长城考古调查简报[J]. 北方文物, 2024,(04): 28-39
5、王卓,张剑葳*. 圆明园澹泊宁静建筑复原研究,见:《圆明园论丛(第二辑)》. 北京:团结出版社,2024
6、高勇,张剑葳*,张中华. 考古遗址数字正射影像拼接 以圆明园澹泊宁静遗址2020-2022年发掘为例[J]. 大众考古,2024(01):52-61
7、张剑葳.“启蒙曙光”:福州城市遗产价值的阐释与保护[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3,8(06):1-2
8、黄康,张剑葳*.近代“启蒙曙光”视野下的三坊七巷遗产调查与价值研究[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3,8(06):3-12
9、谢之昂,张剑葳*.福州烟台山城市历史空间的历时性考察[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3,8(06):32-44.
10、赵雅婧,张剑葳*,张中华.《圆明园内工则例初释》,见:张剑葳,彭明浩主编《青阳瑞木——历史考古青年论集》第四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319-342
11、高勇,张剑葳*. 《燕园华表考略》. 北京档案,2023,No.387(03):46-52
12、唐琳,张通,张剑葳等. 《基于GIS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北京大学文物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3(10): 8-10+14.
13、宋伊琳,阮可欣,张剑葳*,王思渝*,唐琳. 《校园文化遗产保护的社区参与途径——以北京大学燕南园景观保护项目为例》.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3(01):12-21
14、yl6809永利官网. 《北京市怀柔区箭扣南段长城二期修缮工程考古项目》,见:国家文物局主编《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成果(2021)》,北京:文物出版社,2022. 186-194(执笔:张剑葳,张保卿)
15、俞莉娜,张剑葳,彭明浩,徐怡涛. 《河南巩义蔡庄三官庙大殿调查与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 2022,(11):
16、席雅卿,张剑葳*. 《从旧风气到新思想——基于北京大学建设史的新型教育空间生成与观察》,建筑学报,2022(09)
17、Shi, Y., Zhang, J*. (2022). The flood control heritage of the Yongding River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surrounding the Marco Polo Bridge section, 1890–1899. Riv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38(7). https://doi.org/10.1002/rra.4017
18、张剑葳,赵雅婧. 《历史文化空间传统中的大遗址》,见《考古学研究(十三):北京大学考古百年考古专业七十年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 780-792
19、ZHOU Aolei, ZHANG Jianwei*, and ZHANG Jianshuo: APPLIC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HEALTH CHECK IN THE IMMOVABLE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PRACTICE IN BEIJING, ISPRS Ann. Photogramm. Remote Sens. Spatial Inf. Sci., VIII-M-1-2021, 215–221, https://doi.org/10.5194/isprs-annals-VIII-M-1-2021-215-2021, 2021.
20、张剑葳,高勇,马青龙. 《清官式造鼓制度初探》,见:赵俊杰主编《春山可望——历史考古青年论集(第三辑)》. 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 10
21、yl6809永利官网. 《北庄遗址F16房屋复原搭建实验考古报告》. 北方文物,2021(05)(领队,执笔)
22、曹大志,张剑葳. 《商周时期的盧》. 考古学研究,2022
23、Jianwei Zhang*,Lala Zuo,”VR-Heritage: Chines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Digital Age”, Ars Orientalis, 2021, 50
24、张剑葳,尚劲宇,吴煜楠.《长城保护维修中干预过程管理的数字化途径新探》. 建筑遗产,2021(02):134-142
25、张保卿,张剑葳*(通讯作者),尚劲宇.《长城保护维修工程中考古工作的方法与对策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1(1): 21-30
26、张剑葳,戎卿文*. 《读景与循构:金中都城市历史景观的整体性感知与保护》,建筑学报,2020(10): 81-87
27、张剑葳*,杜林东. 《交集与并集:乡村文化遗产保护跨学科联合调查的实验与求解》. 中国文化遗产,2020(4):4-11
28、马青龙,张剑葳*(通讯作者). 《平遥乡村遗产的生长:基于山前近水聚集型村落的观察》. 中国文化遗产,2020(4):33-43
29、周奡磊,张剑葳*(通讯作者),刘保山,戎卿文. 《文物健康体检在北京地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实践中的应用探索》,中国文化遗产,2020(03)
30、邱琼仪,张剑葳*(通讯作者).《中国大运河扬州段的遗产申报、遗产旅游与价值感知三者关系的实证检验》. 中国文化遗产,2020(01):4-12
31、张剑葳.《遗产的价值、保护、利用与围绕主体问题的讨论——遗产旅游联合工作坊笔谈·引言》. 中国文化遗产,2020(01):45-46
32、戎卿文,张剑葳*(通讯作者),吴美萍,李新建. 《论意大利建筑预防性保护思想于实践中的整体观》. 建筑学报,2020(01): 86-93
33、张剑葳*,吴煜楠. 《虚拟仿真技术在文物建筑教学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中国大学教学,2019(11):66-69
34、Wang Feng, Liu Baoshan, Zhang Jianwei*(通讯作者). “Investigation on the Architectural Heritage along Beijing-Zhangjiakou Railway”,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9, 11(6): 113–118
35、张剑葳.《明代密檐窣堵波铜塔考》,见:陈晓露主编《芳林新叶——历史考古青年论集(第二辑)》.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 339-364
36、李芃芃,张剑葳*(通讯作者),张小古. 《古建筑地炕的正负价值效应:中国古代取暖设备的历史、保护及再利用对策》. 建筑学报,2019学术增刊1 总第20期: 156-163
37、高曼士,徐怡涛,张剑葳,《序:中欧建筑考古的体与用》,见:《建筑考古学的体与用》.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7-17
38、戎卿文,张剑葳*(通讯作者). 《从防救蚀溃到规划远续:论国际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之意涵》. 建筑学报,2019(02): 88-93
39、段鸿莺,赵鹏,黄超,张剑葳,曲亮.故宫灵沼轩陶瓷砖的分析研究[J].故宫学刊,2019(01):523-535
40、淳庆,张剑葳等.《故宫灵沼轩的动力特性及抗震性能研究》(第二作者).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8, 30(02): 54-62
41、淳庆,张剑葳等.《故宫灵沼轩残损分析及结构性能研究》(第二作者).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8, 30(01): 40-46
42、张剑葳.《聊城铁塔》,“序”,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7年
43、Zhang Jianwei, “The Golden Hall of Taihe Temple on Mount Wudang: The Outstanding Value of Its Architecture, Sculptural Motifs and Influence”, Chinese Cultural Relics, Volume 2, No.3-4,2015 (2016出版)
44、张剑葳.《运河与大都之源:白浮泉的建筑与景观史考》,中国建筑文化遗产,第16辑,天津大学出版社,2015:98-101
45、北京yl6809永利官网.《新安县石寺李村北宋宋四郎砖雕壁画墓测绘简报》.故宫博物院院刊,2016(01):71-87 (第二作者)
46、Jianwei Zhang, “A Study of the Three Buddhist Copper Hall Projects, 1602–1607”,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Vol. 10, No.2(2015), pp.289-322
47、张剑葳.《武当山太和宫金殿——从建筑、像设、影响论其突出的价值》,文物,2015年第2期:84-96
48、张剑葳.《泰安天书观铁塔》,中原文物,2015年第2期:82-88
49、张剑葳.《明代社会金属建筑的项目运作及其象征性的实现——以咸阳铁塔为例》,建筑学报,2014第9、10合刊(《建筑学报》60周年纪念专刊)
50、张剑葳.《白浮泉、都龙王庙与龙泉寺》,陈薇主编《走在运河线上——大运河沿线城市与建筑研究文集》第十六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年:335-367
51、李新建,张剑葳.《祁县谷恋村——小村庄古老愿景的规划实现》,中国文化遗产,2013年第6期
52、Zhang Jianwei *, Chen Wei, “Analysis of the Material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opper Halls with XRF and GIS: Kunming Copper Hall as a Case Study”,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2013 vol.2 (1)
53、张剑葳.《“龙泉喷玉”与“九龙吐水”的迷思—北京昌平白浮泉、九龙池景观考》,中国园林,2012年4月:79-82
54、诸葛净,张剑葳.《南京城墙建置史》(第二作者),陈薇, Luigi Gazzola主编《南京—罗马城墙比较研究》第一章,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55、张剑葳.《中国现存最早的铜建筑——武当山元代小铜殿研究》,建筑史,2011年第27期
56、张剑葳,陈薇,胡明星.《GIS技术在大遗址保护规划中的应用探索——以扬州城遗址保护规划为例》,建筑学报,2010(6)
57、张剑葳,周双林.《昆明太和宫金殿研究》,文物,2009(09)
58、张剑葳《费城故事——美国费城历史城区保护与复兴的经验》,艺术评论,2009(02)
59、张剑葳《泰山“天仙金阙”铜殿——中国古代铜殿案例研究》,文物建筑(第2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60、张剑葳.《中国建筑中的厌胜文化》,21世纪(香港中文大学),2007(06): 89-96
61、张剑葳.《红色旅游视角下的城市建筑遗产保护——以南昌“八一”起义指挥部旧址保护规划为例》,建筑与文化,2006年第6期
62、张国祯,张剑葳.《福州城市建筑空间的历史文化特色与遗产拯救》(第二作者),建筑与文化,2006年第6期
63、张剑葳.《悬疑三百年——紫禁城太和门前的石匮与石亭》,紫禁城,2006年第5期
64、沈旸,蔡凯臻,张剑葳.《“事件性”与“革命旧址”类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红色旅游视角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第三作者),建筑学报,2006(12)
专利
1、张剑葳,尚劲宇,吴煜楠.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野外三维采集系统,专利号:ZL 2018 2 2168397.1,2019年7月9日授权
软件著作权
1、张剑葳,吴煜楠,郭重言,秦汉建筑资料检索系统V1.0,登记号:2025SR1132704
2、张剑葳,尚劲宇,吴煜楠,等,文物建筑全景数据库V1.0,登记号:2019SR0400505
3、张剑葳,王一臻,吴煜楠,等,清官式建筑大木作虚拟搭建教学软件V1.0,登记号:2019SR0845424
4、张剑葳,吴煜楠,尚劲宇,等,源场景长城保护维修工程记录与展示系统[简称:源场景长城系统] V1.0,登记号:2019SR1236941
5、张剑葳,吴煜楠,尚劲宇,等,室外散置石质文物可视化管理与展示系统 V1.0,登记号:2019SR1301870
会议与论坛发表
1、Between Metaverse and Reality: the Approach of Cultural Heritage Digitization, The III specialized exhibition "PROrestoration展览论坛,莫斯科市政府主办,2024年11月
2、《海南黎族传统村落的调查与保护》,复旦大学 “活态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2024年11月23日
3、《崖州热带雨林传统村落的初步调查与保护》,2024崖州文化研讨会,2024年5月30日
4、Discussant,“AI-Powered Pedagogy: Designing the Future of Education”,Digital Education Futures Initiative (DEFI), Hughes Hall, University of Cambridge,2024年3月26日
5、《文化遗产保护的跨学科教学探索:WHITRAP-Beijing文化遗产联合工作坊的实践》,中山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等 首届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学术论坛,2022年11月26日
6、《清官式造鼓制度研究》,北京大学 第四届历史考古青年论坛,2022年11月20日
7、An Innovative Digitalisation Approach to the Intervention Process Management in the Great Wall Conservation and Maintenance Project,2022 LIMES Congress XXV,Nijmegen,Netherlands,2022年8月22日
8、An Innovative Digitalisation Approach to the Intervention Process Management in the Great Wall Conservation and Maintenance Project,清华大学 第29届国际地理信息学大会暨CPGIS成立30周年年会,2022年8月17日
9、《文物建筑的认知表达》,北京建筑大学 中国测绘学会文化遗产保护专委会 第19届京台青年科学家论坛,2022年7月30日
10、《文化遗产数字化中的以人为本》,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世界遗产地博物馆城市学术研讨会,2022年7月24日
11、Shining Splendor: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Structure, Composition and Patronage of the Chinese Metal Architecture,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论坛,2022年4月25日
12、Chan Master Miaofeng and the Three Buddhist Copper Hall Projects, 1602-1607,“The Design of Chinese Buddhist Monastery: Space, Structure, and Place”,香港大学,2021年1月30日
13、《对话与育化:从考古文博到人文生活》,第六届上海对话:艺术开启未来:主旨演讲,上海自贸区,2020年11月9日
14、《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底蕴与当代传承》,2020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第二届非遗文创专题评选:主旨演讲,贵州丹寨,2020年10月24日
15、《历史与考古类虚拟仿真实验建设模式初探》,2019高校教与学发展国际研讨会,北京大学,2019年12月
16、《长城保护维修中干预过程管理的数字化途径新探》,第二届双墙对话研讨会暨长城保护联盟第二届年会,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2019年11月
17、《读景与循构:金中都城市历史景观的整体感知与保护》,历史时期考古青年论坛,吉林大学,2019年11月
18、《从金火匠人看晋城古堡历史文化特色的挖掘与传承》,太行古堡研究与发展研讨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10月
19、《史前建筑实验考古的实践探索》,“中国建筑考古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学术研讨会,yl6809永利官网,2019年10月
20、The Incomplete Crystal Palace in the Forbidden City: Lingzhaoxuan and its Global Sourcing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the 72nd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Society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an (SAH), Providence, Rhode Island, 美国,2019年4月
21、《未完成的水晶宫:故宫灵沼轩的建筑考古研究》,2018海峡两岸中生代学者建筑史与文化遗产研究工作坊,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18年10月
22、Touching the Past: Discovering and Turning Historical Buildings into a Digital Research Database,Symposium of Chinese Buddhist Art and Architecture in the Digital Era,美国石溪大学,2018年10月
23、《城市历史景观的发现与感知:金中都城墙遗迹保护与展示的反思》,中世纪都城和草原丝路与契丹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赤峰,2018年8月
24、《关于民间建筑与宗教建筑的三个层面思考:神、社、空间》,古典中国与中国古典建筑论坛,yl6809永利官网、人文社科研究院、人文学部:2018年7月
25、Turning Historical Buildings into A Digital Research Database: Technology, Methodology and Challenges,美国亚洲研究学会年会,华盛顿:2018年3月
26、《目目相觑:四目神题材与北京延庆地区的龙王庙》,美术史论坛,河北科技大学,2018年3月
27、《明代山西栗氏金火匠人家族及其作品遗产初探》,手工业考古·首师大论坛,2017年11月;历史时期考古论坛,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11月
28、《擦亮首都历史文化遗产的金名片》,北京市文物局青年党员党建论坛,首都师范大学,2017年6月
29、《谁的山、谁的顶:古代山顶建筑遗址的建筑考古研究》,第三期东南学人谈,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2017年6月
30、Conservation of Historical Villages in Contemporary Rural China: Gulian as a Case Study,美国亚洲研究学会年会,费城:2014年3月
31、Sanskrit Letters in Architecture:Liao to Heian, and Their Successors(建筑中的梵字主题:从辽代到平安时期的日本,及其后世之发展), 美国亚洲研究学会年会宣读,费城:2010年3月
受邀讲座:
1、 “守望家园:燕园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新知”系列讲座,2024年11月15日;北京大学工会,2023年12月8日
2、 “历史文化空间传统中的大遗址”,第二节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学术论坛,yl6809永利官网,WHITRAP北京分中心,2023年11月17日;新时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高峰论坛,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23年4月18日
3、 The Crystal Palace in the Forbidden City,比利时鲁汶大学雷蒙拉迈尔国际保护中心,2023年10月5日
4、 “圆明园建筑考古与复原”,中央电视台“考古公开课”,2022年12月18日播出
5、 Shining Splendor: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Structure, Composition and Patronage of the Chinese Metal Architecture,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系列讲座,2022年6月23日
6、 “解读古建筑凝聚的历史信息与价值”,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黄大年文旅先锋论坛讲座,2022年5月25日
7、 “寻找失落的金殿”,“一席”演讲,杭州,2022年3月12日
8、 “读景与循构:金中都城市历史景观的整体性感知与保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1年4月7日
9、 “寻找失落的金殿”,士恒教育基金会“士恒青年学者”荣誉讲座,2020年11月5日
10、 “互动教学”,北京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培训讲座,2018年11月30日,2019年11月8日,2020年11月20日
11、 “未完成的水晶宫:故宫灵沼轩的建筑考古研究”,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论坛”系列学术讲座,2019年3月15日
12、 Turning Historical Buildings into A Digital Research Database: Technology, Methodology and Challenges, Vanderbilt University(范德堡大学), 2018年3月27日
13、 “怎样判断一座金属建筑的价值:从故宫灵沼轩谈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2017中国建筑遗产价值评估培训班,2017年11月17日
14、 “栖于高山之巅:中国古代的山居形态”,北京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未名学者讲座”,2017年3月28日
15、 “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河北工业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大讲堂”,2016年12月13日
策展与参展:
1、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礼之权衡:庙堂规制与地域建筑”学术展,2024,参展
2、“2019平遥文化遗产国际交流周”主题展览与论坛,"无问东西"——乡村文化遗产的跨学科研究与阐释,2019,策展
3、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Charles B. Wang艺术中心,“虚拟之旅:数字时代的中国佛教艺术与建筑”,2018,参展
4、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北大120周年校庆成果展:文物建筑专业教学技术展,2018,策展
5、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高平壁画展,2017,VR与数字化策展、制作
6、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寻找致远舰”展,2017,VR与数字化策展、制作